攝影家姚思成再赴北大荒,鏡頭捕捉“豐”景盛世獻禮祖國75 周年
春種一栗,秋收萬子。金秋十月,祖國大地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。
日前著名攝影家姚思成再次踏上北大荒的土地,進行深入的攝影創作,拍攝了近萬張攝影作品和視頻。他通過鏡頭,記錄了北大荒秋收的每一個瞬間。他用光影語言不僅展現了北大荒的壯麗景色,更傳遞了秋豐收的季節的熱愛與祝福。同時,也為祖國75 周年華誕獻上無與倫比的“豐”景盛世。
姚思成,1963 年出生,農工黨、中國當代攝影家、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,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。在國內外曾多次舉辦個人影展。 2014 年出版《光影隨蹤——姚思成攝影集》並于同年3 月27 日至4 月8 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光影隨蹤姚思成個人攝影展,其兩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;2020 年9 月遠赴新疆拍攝中國棉花採摘場景,為我國棉花產業及棉農發聲;同年,以“臺灣風情人文特色”為展出主題的攝影展《寶島印象》在北京開幕,為海峽兩岸民間友好交流作出貢獻。
對於姚思成來說,遠足北大荒長久以來都是一個未曾實現的夢想。當年,他的親友以及許多知識青年都紛紛前往邊疆,為國效力,而年幼的他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他們離去,心中滿是羡慕。直到今年6 月,姚思成終於圓了多年的夢想,他第一次自駕前往這片“夢寐以求的北大荒”,尋找那片自兒時起就深深嚮往的黑土地。
秋正值豐收之際,大片金燦燦的稻田,綠浪翻滾,充滿生機。這讓姚思成想起了曾經那些從天南海北來到北大荒的建設者們,他們翻山越嶺、肩負著眾人的期望,將原本荒蕪的土地,開墾成了如今全國聞名的大糧倉。這一切都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用他們的青春、勤勞和熱血,澆灌而成的肥沃黑土地。
過往皆為序章,荒原變成希望。姚思成以鏡頭為寸心,將穗月贈山河,秋風一起,千萬北大荒人影和萬千金色麥浪齊聚,在夕陽餘暉中疊成國與家的祥和安寧。
軍川農場是寶泉嶺分公司一張光彩奪目的名片。墾荒的先驅們在1958 年挺進這片荒原,歷經數代,培育出60 多萬畝肥沃的土地,產出30 多萬噸糧食。
當年,王震將軍的大豆試驗田在這裡創造了產量歷史新高,芬芳四溢的軍川白酒也是北大荒人們餐桌上的珍藏佳釀,水蓮自然保護區,更是三江平原上獨具特色的原始濕地風光。
歲月荏苒,傳統原生態農耕文明已邁入科技數位化農業模式,“智慧農場”正逐漸成為農業生產主體,無人機巡田、自動駕駛收割機作業、數位農業平臺等技術,業已成熟並廣泛應用。2024 年,軍川農場有限公司穩抓綠色食品、有機食品標準,全程嚴控,打造出心中獨具稻香、奶香、酒香處處飄香的“那片田”。
此次攝影創作,不僅是姚思成個人藝術追求的一次實踐,更是他對祖國深情厚誼的一次表達。他用鏡頭記錄下了北大荒的壯麗景色和豐收景象,不僅是一份視覺盛宴,更是一份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。
歷史大潮浩蕩而去,時代列車極速向前,時光不老,奮鬥不止,百年恰是風華正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