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陳志彬/報導】「清境長街宴」10/18日在南投縣仁愛鄉定遠新村登場,家家戶戶拿出拿手好菜擺桌宴客,有五顏六色的糯米飯、清爽涼拌米線、雲南大薄片、香酥竹蟲等,與左鄰右舍、造訪遊客邊享用傳統美食,邊欣賞小朋友表演擺夷傳統舞蹈,分享豐收的喜悅,並舉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。
定遠新村巷道的長桌鋪上了紅色桌巾,多道令人垂涎三尺的傳統美食依序上桌,主人邀賓客入席後,宣布長街宴開羅。居民向遊客介紹,少不了大薄片、米線等傳統美食,而這道香酥竹蟲吃起來酥酥脆脆、香辣可口,卻考驗個人勇氣,很多人跨不過心理障礙,不敢輕易嘗試,最重要的是跟大家分享豐收的喜悅。
參加遊客指出,沒想到清境地區有彝族、哈尼族、白族、納西等大陸雲南少數民族,難怪清境地區有不少擺夷料理餐館,首度出席長街宴,邊享用又酸又辣的滇緬美食,邊觀賞國小及國中孩子表演傳統舞蹈,真的很棒。
仁愛鄉長江子信表示,仁愛鄉多元族群融合,除了布農族、泰雅族、賽德克族,還有滇緬義胞落腳於清境博望、壽亭、定遠新村,這次「清境長街宴」是滇緬少數族群的傳統節慶,就像泰雅族的豐年祭或賽德克族的收穫祭與狩獵祭。
南投縣觀光處指出,為了讓民眾感受仁愛鄉多元文化的魅力,首度開放「清境長街宴」讓外地遊客報名參加,讓大家品嚐異域美食,觀賞滇緬民族唱跳歡慶豐收,長街宴也為27日、28日即將登場的「2023清境火把節」暖身,連續舉辦第17年,適逢滇緬義胞來台62週年,具有格外特殊的意義。居民會依傳統習俗高舉火把、除穢求吉,歡迎遊客來體驗雲南少數民族特有的傳統慶典。
2023「清境火把節長街宴」是雲南少數民族哈尼族的傳統,類似台灣民間的「辦桌」現場除了好吃好喝之外還有好看的表演,不過還是別忘了重頭戲10/27-28 18:00 清境國小歡迎上山體驗清境不一樣的樣貌!
以「傈僳族」為主題,因此採用由「弓弩」、「火塘」及「俄勒帽」所組成的傈僳族吉祥圖案作為活動主視覺。由於傈僳族主要居住在雲南、西藏與緬甸邊界森林密布的崇山峻嶺,傳統經濟生活以狩獵、採集為主,「弓弩」遂成為其最有代表性的生產工具;如今仍具有娛樂、比賽、裝飾和送禮的價值。「俄勒帽」或稱「歐勒帽」(傈僳語音譯),是由珊瑚、料珠、海貝、小銅珠編織而成的頭飾,象徵女性的美麗端莊。頭頂上的海貝如同銀月高懸,其下的串珠宛如眾星捧月,底端金光閃閃的銅珠嵌在前額,給人一種華美、尊貴的感覺。俄勒帽不但是傈僳族服飾中極具代表性的工藝,更是傈僳族男子送給心上人的珍貴定情之物。
「火塘」則是傈僳族家庭生活的中心,也是神聖的場所。架設鐵鍋的鐵三角是傈僳族的家庭保護神,有穩定、平安、純潔之意。弓弩、俄勒帽(貝殼)和火塘(鐵三角)所組成的傈僳族圖案,表示男女和合,勤勞智慧,家庭幸福、平安和諧。
此外,主視覺上方「彩色拼布」和「絨球裝飾」展現傈僳族對美好的嚮往和追求。取自「八瓣蓮花紋」、「蕨形紋」等自然素材,透過方中套圓、圓中取方的構圖,也是傈僳族服飾與圖騰常見的表現方式。六個俄勒帽又分別加上「鼠、虎、猴、羊、穀、竹」圖騰,並以繽紛色彩表示不同的部落與氏族。而隱藏在海報背景中,還有傈僳族「上刀山、下火海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象徵著翻山越嶺、不畏艱險的民族精神!